曾经有人说过“十年就是一个时代了,所以年龄相差10岁就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人。”当时正是我的青春少年,听了这话只是觉得可以笑一笑而已,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感受。
#转眼我已经到了近“知天命”的年纪了,一切都好像电影里的快进镜头一样。

初次使用voyage这类的e-ink电子墨水屏阅读器,没有对比,所以好用不好用也难以说明清楚,只是相比手机确实在阅读上面好很多 – 关闭阅读灯在强光下如同纸质书一样的阅读感受、功能简单只能阅读可以增强阅读时的专注力,不会被其他信息所打扰、买书方便…,但这些也仅仅是对比手机、ipad类的产品。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,微微觉得有一个不足-屏幕有点小,如果书中有图片往往会显示不清楚、有些PDF文件看起来模糊,但…毕竟kindle是用来盖泡面的,所以一直盖了六年也没怎么动心思去换。
接下来就是对比了,意向中的理想阅读器仍然是A家的,kindle oasis 3,有32GB版本且屏幕达到了7寸,可惜价格太贵,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买这样的产品有点不负责任,所以犹犹豫豫地放弃;其次是A家的 paperwhite 5 了,6.8英寸全平屏幕、8GB的存储空间,价格可以在千元以下,好像挺香。
就在准备拿下paperwhite 5 的时候,不知从哪里又看到了一篇软文,讲的是M家的多看Pro-7.8英寸屏幕、32GB存储空间,最重要的是价格 – 全新的只要1099、如果买二手的可以控制在900以内,怀着对国货的既惊且畏复杂之情,决定还是去海鲜市场上逛逛,或许能够碰巧遇到个合适的呢!
果然是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,在蹲守近一个月后,终于让我在海鲜市场里发现一款貌似很划算的:全新未拆封,价格只要¥920。于是未联系卖家便果断下单,接下来便是催卖家发货、催卖家发货,这个时间真漫长,偏偏卖家无反映、平台也无法联系到卖家,正在接近心灰意冷的时候,卖家却发来了信息“今晚发货”,这是在我付款后的翌日下午了。那就等着哟。
还好,中国的物流公司很少让我失望,这次也不例外,只用了2天时间就稳稳送到了,快递小哥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放丰巢。幸好我是个时时关注物流状况的人,看到物流状态有更新便立即过去取了。效率非常地高…。
迫不及待地拆来包装盒,取出机子。插上电脑数据线,准备把下载了的电子书拷到多看pro里,可是尴尬的事发生了 – 打开多看pro,里面居然没有任何书。为什么呢!!!
此路不通再觅他途,改用WLAN无线传书,这下果然快捷省事,几百MB的书一下子就传完了。可以完美显示封面。到目前为止,一切都很完美。
可接下来的使用却让我感觉“国产就是国产”,功能多多却没一样精的,这个感觉用在多看pro的使用感受上同样适用。
首先说手感,机子只有7mm厚,拿在手里手感确实不错,当然只是拿在手里。可是要看书去发现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:
所以,总结一下:又一次的冲动消费,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、受的煎熬也同样超过一个月。失败!
现代人有了手机,不再担心信息闭塞,只要打开手机,每时每刻都有铺天盖地的信息推送过来。真的假的、似是而非的、心灵鸡汤、毒鸡汤…,这些信息足够淹没你。所以现在这个信息时代,永远都不要担心你获得的信息速度落后于其他人,要担心的反而是信息过载。
信息过载大概就是你获得的信息超过了你正常所需,获得的信息对你造成了某种负面的干扰,有些信息的粘性对你形成某种成瘾性,我每天都要乘搭地铁、偶尔也会乘搭公共汽车,无论在地铁里还是公共汽车里,除了闭目养神的其他99%的人在看手机,玩游戏、看购物app、看八卦新闻的又占到90%以上。这些都是必需的吗?肯定不是。
围绕手机这些所谓信息科技所带来的种种副作用,如何趋利避害,这是要特别去处理的问题。
2021 07 21 发送自我的 BlackBerry 10 智能手机。
我想我需要抵制目前所谓高科技带给我的享受的,试着去拥抱低科技。
说这话的时候,我并不是一个反科技—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人,我享受信息科技带给我的种种便利—移动支付、网络购物、社交(鹅厂的那个app几乎替代了2g时代的短信息、电话),好像一切都很美好,曾经我也陷入碎片化的时代并乐在其中。
但是,我发现上述信息科技带给我的负面作用盖过了一切正面作用:因为用了wechat、fb、pt…名单太长就不一一列举,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浮躁、没有耐心,没有什么事能让我静下来继续一个小时。开始我以为是年龄问题,看书学习能力降低;后来我仔细寻找原因才发现不只是学习,就连玩电视游戏也是这样,让我中断需要静心做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?手机。
基本上,我除了睡觉平均15分钟至少看一次手机,看手机的目的也是集中在社交app或者购物app上,没有更新也要看看、不买东西也要看看…时间就这样在浮躁中流逝,而我也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是趁了高科技的光,享受了高科技。
但是我开始接触这些所谓高科技的目的是什么?使用社交app是为了加强联系,可是微信里那么多的联系人,每周联系一次哪怕只是发个emoji的有多少?肯定没有我通过"原始的"打电话方式联系的人多,好友朋友圈里那么多的更新,我仔细阅读的有多少,或许我不是为了获得信息,而只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而已;网购的初衷是为了省时省力省钱,但是结果除了稍微省一点力(拜我朝发达的物流业所赐,现在我基本上不需要肩扛手提往返超市或者商场了)外,既不省时更不省钱,恰恰相反,付出远超预计。有时候费时费钱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。
事实上,当我们沾沾自喜地使用这些“高科技”,认为其能带来便利好好处的时候, 我们这些用户就成了软件开发商的资源,因为有了这些享受免费服务的用户,软件开发商才能够赚取利润,尤其是那些以搜索起家、依靠广告业务盈利的大企业,没有用户他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所以,能不能试着与这些高科技保持距离,利用其便利、消除不利影响。我需要试试。
早上出门,搭电梯时也没留意外面正在下雨。出电梯听到有人说"下雨了,要带雨伞",心想这么近的路程,不用带伞应该也没什么关系吧。
待出车库才发现雨确实是下了,但是不大。应该可以正常去三幼、地铁站。
但是没想到我的预计发生了严重偏差,刚走出小区范围到谷丰路的对面,雨就立即大了,颇有点瓢泼的感觉。老婆打来电话,说下雨了,让芷卉把雨伞送到车库,要我回去拿。我极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…
继续前行雨势也继续加大,康硕跟我说要穿雨衣,我也是不耐烦地说"哪有雨衣",然后继续前行。谷丰路转到咸嘉湖路时候,雨已经是真正的大雨了,想用手去遮一下康硕,可惜毫无用途。
到了幼儿园门口,我满心焦急—可能又要迟到了。当我要把书包交给康硕的时候,我掂了一下书包有点沉,心想里面有可能有雨衣,打开书包果然雨衣在里面。赶紧拿出 雨衣给康硕穿上,这时候有位打伞的老太太走过来帮忙遮了一下雨,我连忙道谢。目送康硕进入幼儿园大门,我火速飞奔离开幼儿园,准备去地铁站搭地铁,哪知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,
只能就近找个公交车站等待公交车,可惜要搭的那班公交车实在冷门,大约等了15分钟都没见到一辆。只好再寄希望于出租车,运气实在不好,等了十来分钟远远地有一辆出租出驶过来、远远地就被人捷足先登了。今天真的点背!…其实回想一下,为什么点背?原因还是出在自己身上,为什么要那么固执到偏执?
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候了:如何抉择不但对以后的人生有绝对的影响,而且这样的抉择结婚也不可能会再有。正确抉择可以让我接下来的日子过得体面幸福、错误的抉择只能让我就这样蝇营苟苟活下去。甚至有可能活得更艰难!
不甘心比别人过得差!
晚上我拿着手机在看关于摩托车的视频,康硕在旁边问:“爸爸,你想买摩托车吗?”
-是啊,你觉得要不要买?
-你先多存一些钱再买吧。
-那要存多少钱才算“多存一些”呢?
-买一台摩托车需要多少钱?
-最起码要3万块钱吧。
-那你最少要有6万块钱才能买…
连孩子都知道计划的重要性,很多成年人都未必知道!
-2024.08.08
"爸爸,我真是服了你:一回到家就躺在床上,刚起来一下怎么就又躺床上了"
-5岁的康硕对我说
"你本来年龄就比我大,猜石头剪刀布还耍赖,这不就更如虎添翼了吗!"
-一年级,6岁的芷瑶对一起玩游戏的姐姐这样说。
爸爸,你跟妈妈说把她的项链送给我嘛;妈妈说等你长大了再送给你;什么时候才是长大了呢?
你大学毕业、上班了就是长大了;
那个时候我都出嫁了,自然会有人给我买项链,就不用妈妈送了。
—4年级下学期,10岁半的芷卉跟我聊天说到。
爸爸,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?
umm,那时候我好像也没什么梦想,就是不想在农村种田。
那你长大之后呢-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有什么梦想?
—本月即将满6岁的康硕这样问我
中国的疫情控制得非常好,原因在于政府用心部署、民众全力配合。所以从2020年初一直到现在,外出戴口罩已经是基本习惯了,虽然境外“公正、中立”的媒体一直对中国全方位口诛笔伐,但是我认为中国人、中国政府做得还是非常好的,当然,做得好不代表完美,也不代表过程中没有错误。
扯得有点大、有点远了。其实我要说疫情改变了生活的很多方面,比如说出门一定戴口罩、咳嗽及时就医、关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疫情发展…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改变可能是看人或者观察人的角度不同了-疫情前观察别人尤其是异性,更多的是这个人外表好不好看;而现在我学会也习惯了观察别人的眼睛,也发现了明眸一点真的可以看出很多东西,相信这些东西更能反映一个人真正的内心,那些眼睛有的清秀、有的明媚、有的深沉、有的清澈、有的浑浊、有的麻木茫然…可能以后我要赞美一个人先说ta的眼睛/眼神如何如何了。
有点可惜的是,麻木茫然的眼睛有点太多了!